货币战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囚徒博弈。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间接直接的“手段”影响自己的货币的涨跌来使得本国的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肯定会有相应的其他国家利益受损。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俄罗斯央行大幅加息打响卢布保卫战,美联储决议意外给出明年加息的强烈信号使得这场所谓的“货币大战”愈演愈烈。
第一场:耶伦对普京,卢布陷入困境
美联储周四改变了将在“相当一段长时间”保持近零利率的承诺,展现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决策委员会认为,至少在未来两次会议上不大可能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她的此番言论被认为是美联储可能较早加息的信号。在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之后,美元兑主要货币大幅上扬。
法兴银行指出:“美联储停止购买政府债并准备开始升息周期,欧洲央行扩张其资产负债表则是势在必行,日本央行正着手进行更激进的货币宽松,而中国央行都加入了宽松的行列,共同的结果就是美元升值。”美联储这信号一释放,美元升值打压卢布,使得本就艰难的卢布更难受了。
与美国经济显露强劲稳定的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经济深陷制裁危机之中,周四美元兑卢布再度上涨,汇价自58.36,最高升至62.16。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长达三个小时的讲话,但没有提出旨在带领俄罗斯走出危机的明确措施,导致卢布再次下跌。
有交易员指出,他们不认为普京总统在周四的发言中给出了解决危机的重大措施。卢布汇率2014年以来已下跌约45%。
另一场“货币战”中的选手日欧乐见美俄“互殴”
12月17日,发布的一份针对33位经济学家的问卷调查显示,其中28位认为日本央行将继续增加经济刺激的规模,多数经济学家预计日本央行在行长黑田东彦任内仍将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瑞士央行意外祭出负利率手段,进一步佐证欧洲央行明年1月出台全面QE的可能性大增。这两家此时是乐见美俄之间进行“互殴”,从而渔翁得利,获取更便宜的原油、促进自身出口。
但是,日本、欧洲针对本国及本地区当前经济形势,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却与美国之前的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换句话说都已经“被迫”地卷入了另一场竞相宽松的“货币战”。而美国却在打压卢布和竞相宽松这两场货币战中都占着先手,表现得游刃有余!
这次“货币战争”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这两场“货币战”,还得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讲起。彼时,美联储实行了量化宽松,美债利率下跌,全球资本纷纷转向经济尚佳的欧洲。欧元区风光无限,市场上也纷纷出现欧元将替代美元的评论。然而好景不长,美国评价机构下调希腊等国评价,欧债危机被逐步引爆。“贪婪”的资本第一时间奔向下一站——新兴国家。
紧跟时代步伐的舆论界也转向赞美新的“救世主”——新兴国家,高呼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就靠新兴国家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外媒再次拿出了捧杀的好手段:“救世主”们赶紧把邪恶的美元替代吧。结果自然是一捧一个准,没过多久新兴国家经济过热的问题又被嗅觉敏锐的“资本大鳄”“发现”了。“热钱”迅速地从新兴国家的股市及房地产撤离,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就此急转直下。事事如此巧合,其中或许隐藏着什么。
而被不断爆出财政赤字、政府要关门的美国此时在这些“烟雾”的掩护下正一步步地恢复着经济,当今年美联储放出退出量化宽松的风声后,各国央行猛得“惊醒”。此时,欧元区原本有所复苏的经济顿时又出现了新问题,不得不继续推行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则在巨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的路上越走越远,谁也不知道未来该如何收场。而新兴经济体中除中国尚能维持正常增长外,其余各国早就为防止本国经济陷入“衰退”忙得焦头烂额。
回顾完这些,原本“装可怜”拖全球下水的隐藏BOSS——美国终于暴露了。我们来梳理下“货币战”的完整路径:次债危机——全球金融危机——量化宽松——资本流向欧洲——美国评级机构下调欧元区几国国债评级——欧债危机爆发、欧元大贬值——热钱涌入亚洲等新兴国家——新兴国家经济过热出现泡沫————新兴国家经济危机浮现、货币贬值——美国就业率恢复、经济好转、退出量化宽松——全球各国面临更多的资本撤离——各国不得不采取应对手段恢复本国经济正常增长——资本回流美国。
在这个全球经济不景气,比烂的时代,美国经济数据向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对资本的吸引力是与无论比的。兜兜转转一圈,“嗜血”的资本在全球逛了一圈,赚足了利润后又温顺地回到了美国。资本回流,进入美国各行业,进一步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经济进入良性循环。这就是美国同时引发了两场”货币战“却表现得游刃有余的资本与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现在就好似拿着一轮宝剑,随意挥舞就能使其他对手手忙脚乱一番。俄罗斯正好悲剧地成了美国试剑的第一站。而欧洲、日本及新兴经济体只能寄希望于货币宽松使经济复苏。谁又能记起最初拖大家下泥塘的是美国,当初欧元区、新兴经济体都曾风光无限?
(转自公众号”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