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收集了各大学过去15年以来、超过100万项课程和图书阅读信息,借此公布了美国大学学生的阅读书目数据。同时,中国的各大高校也公布了2017年关于图书借阅的情况。
1.《理想国》柏拉图
2.
3.《君主论》尼可罗.马基亚维利
4.《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5.《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
6.《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7.《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8.《论美国的民主》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
9.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1.《论美国的民主》
2.《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
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5.《明朝那些事儿》
6.《世界文明史》
7.《续资治通鉴长编》
8.《激荡三十年》
9.《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10.《货币战争》
1.《理想国》
2.《红楼梦》
3.《人间词话》
4.《西方哲学史》
5.《围城》
6.《乡土中国》
7.《百年孤独》
8.《平凡的世界》
9.《追风筝的人》
10.《三体》
1.《盗墓笔记》
2.《经济学原理》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4.《藏地密码》
5.《平凡的世界》
6.《资本论》
7.《活着》
8.《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9.《货币战争》
10.《鲁迅著译编年全集》
1.《神雕侠侣》
2.《平凡的世界》
3.《读库》
4.《明朝那些事儿》
5.《盗墓笔记》
6.《藏地秘密》
7.《知日》
8.《新周刊年度佳作》
9.《绝代双骄》
10.《张爱玲典藏全集》
从这些榜单来看,美国名校图书阅读综合排名前五的图书是《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和《风格的要素》;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借阅最多的图书分别为《论美国的民主》《理想国》《盗墓笔记》和《神雕侠侣》。简单对比下来,中国大学生借阅的图书不如美国大学生的“高大上”,阅读口味也不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中美大学生的阅读榜单从侧面反映出中美大学生阅读的差异。
从榜单中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生阅读的图书,不像美国大学生那样,选择经典哲学著作、关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而偏向实用与休闲。这折射出我国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比较大的局限,阅读书籍的人文内涵不够。而这种差异,与大学教授对大学生阅读的要求、大学生使用图书馆频率和阅读习惯有关。
美国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对图书馆高度依赖。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大学教授、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系科的教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开出一个阅读书单,要求学生必须到图书馆借阅,在组织研讨课时,要结合这些书的内容进行讨论。每个学期读几十本和专业学习相关的书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真正花很多时间读书的求学过程,也是美国高校书单更专业、更“高大上”的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一方面,虽然大学教授会要求学生借阅书籍,但大多是建议,并不会对阅读情况进行考核,也不会在研讨课中利用书籍的内容展开讨论。中国大学教授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学术研究上,对教学投入不够。中国学生借阅图书主要凭兴趣。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主动借阅图书的不多,而且流行出于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等目的的工具阅读、消遣阅读和电子阅读。这是造成中美阅读差异的最大原因。中国大学应该进一步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从过度重视论文、课题、经费考核,转向重视教育教学,布置、引导大学生借阅图书,让大学生多读书。
内容来源:环球时报 “蓝橡树”公众号
编辑:朱银波 张力伟
↓↓↓猛戳阅读原文,下载『在南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