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财富下午茶 | 被蠢人、穷人与聪明人放弃的“概率权”

财富下午茶 | 被蠢人、穷人与聪明人放弃的“概率权”

2021-05-27 21:42:20

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应该放弃的次要的东西,放弃了它我才能集中精力追求最重要的。而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对我来说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安德烈·高兹


(上部分)


一道趣题的8个解答


如上,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你按红色按钮?还是绿色?


这道题比想象中有趣,我试着回答一下:


1、根据期望值理论,绿色按钮价值5千万;


2、很多人仍然愿意选拿到确认的100万,因为他们无法忍受50%几率的什么都拿不到;


3、换而言之,假如一个人无法承受“什么都没有”,那么右边的选择就相当于“你有50%概率得到一个亿,有50%概率死掉”。你当然无法承受死,何况高达50%几率;


4、开放地想,假如你拥有这个选择的权利,你可将右侧价值五千万的选择权卖给一个有承受力的人,例如两千万(甚至更高)卖给他;


5、继续优化上一条,考虑到增加“找到愿意购买你该选择权利的人”的可能性,你可以只用100万(低首付)卖掉这个权利,但要求购买者中得一个亿时和你分成;


6、再进一步,你可以把这个选择权做成彩票公开发行,将选择权切碎了零售,两块钱一张,印两亿张。头奖一个亿。对比5,风险更低,收益更大;


7、鉴于6的成功商业模式,开始募集下一笔一个亿作为头奖,令其成为一项生意。


8、按照P/E估值,募集20亿,公开上市,市值100亿。




三个风险决策概念




从100万到100亿,让我们跳出脑筋急转弯游戏,研究一下背后严肃的数学原理。


经济学里有三个风险决策概念:期望值,期望效用,展望理论。


期望值: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一个离散性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或数学期望、或均值,亦简称期望,物理学中称为期待值)是试验中每次可能结果的概率乘以其结果的总和。换句话说,期望值是随机试验在同样的机会下重复多次的结果计算出的等同“期望”的平均值。


例如,掷一枚六面骰子,其点数的期望值是3.5,计算如下:


期望效用: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决策论中,期望效用是一个效用理论,指在风险情况下,个人所作出的选择是追求某一数量的期望值的最大化。该假说用于解释赌博和保险中的期望值。(该概念为解决“圣彼得堡悖论”而生)


展望理论:1970年代,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系统地研究展望理论。长久以来,主流经济学都假设每个人作决定时都是“理性”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如此;而展望理论加入了人们对赚蚀、发生机率高低等条件的不对称心理效用,成功解释了许多看来不理性的现象。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想抛出几个自觉有趣的结论:


1、反人性的“每一步都按照整体最优概率做决策”,是传统意义上成功人士的第一秘密;


2、穷人将自己的“概率权”廉价卖给了富人,概率权是更隐蔽、更大笔的剩余价值剥削(并不代表我认同剩余价值的概念);


3、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就是依靠每一步都独立、冷血的计算最优概率,从而战胜人类。例如阿尔法狗;


4、然而,非理性,冲动,有可能成为人类最后的堡垒。(我以后会单独写这个)


先过一遍基础概念。



期望值理论
智者的基本决策工具



根据期望值理论,100%几率得到5000万,和50%几率得到一个亿,是一回事情。


贝叶斯定理,是聪明的决策者使用频率最高的简单公式之一。


说明:“用亏损的概率乘以可能亏损的金额,再用盈利概率乘以可能盈利的金额,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这种算法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么简单。”(By巴菲特)


(中部分)


笨人放弃的概率权


笨人不懂得概率的基本常识,不会算期望值(基于三种理论之一)。


误区1:不懂“大数定律”


在数学与统计学中,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知道,样本数量越多,则其平均就越趋近期望值。笨人总想在赌场里赚钱,而赌场恰恰是大数定律的坚定赢家。



误区2:赌徒谬误


特沃斯基和卡尼曼总结: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错误地将每次随机试验之间独立的概率建立起联系。用掷硬币的例子来说,我们知道每次抛出得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1/2,但总有人会认为如果连续几次都得到正面,那么下次得到反面的概率就会更大。


人们常常以为在整体上符合期望的概率分布,在局部上也会符合相同的概率。这种将从大样本中得到的规律错误应用于小样本中的现象,被称为“小数定律”。


回想2015年股灾,给股民带来致命打击的,是抄底。跌了这么狠了,总该有次像样反弹吧。这也算是赌徒谬误的一种。


误区3:存活者偏差


其含义是:根据以事件存活者为样本所做出的统计分析是存在偏差的,因为失败者(或者说是“遇难者”)没能入选样本(《黑天鹅》中的沉默证据),所以,以存活者为样本所代表的整体是存在偏差(甚至是错误)的。


误区4:鲜活性效应


人们过分看重更鲜活和更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证据。


谁该向谁道“一路平安”?朋友B开车20公里送A去机场,A将从那里飞往750公里以外的某城。离别时,朋友B会对A说:“一路平安”。讽刺的是,B回家的20公里车程,死于交通事故的几率,比A乘坐航班不幸遇难的几率高出三倍多。然而,受“鲜活性效应”的影响,仍然是B为A祝福。




穷人放弃的概率权




穷人急于变现,无法做到满足延迟,对效用的期望过低。


哈佛教授塞德希尔在《稀缺》一书中阐述到:


我们陷入了稀缺的困境。每个人一旦面临稀缺状态,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稀缺,我们都会走入“管窥”状态,进而引发我们的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容易引发短视和向未来借债。最终我们陷入越来越穷,越来越忙的困境。


曾经和一位老兄聊天,他说,我们最缺的,其实就是有个老爸告诉自己你很牛逼。


为何书香门第或者财富世家会一出一大串牛人,除了基因,资源,可能还有以下原因:


1、有足够高的参照点,不会被小利益勾走,更能承受风险(其实是低概率的),从而捕获高回报;


2、身边一群人的示范效应;


3、被点燃的内心激励。


他们比穷人更不容易“廉价”甩卖自己的概率权。


所以:


1、贫富差距的关键决策点上,“穷人”放弃了自己的概率权益;


2、所谓赢家的秘密就是,坚持按照优势概率行事,哪怕屡屡受挫也不更改人生下注的原则;


3、买彩票是最为昂贵的关于概率选择权的自暴自弃,所以被称为收智商税。


钱多的话就价值投资,钱少的话就赌一把。--这可能是投资领域最被广泛实施的愚蠢。


小概率的事情很难实现,看起来反而容易;大概率的事情则显得路途遥远,其实到达目的地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放弃自己的概率权,选择舒适的小概率,其实是在用自己本来就微薄的资源,去补贴“成功者”。




聪明人放弃的概率权




换句话说:聪明人为什么干蠢事?


聪明人既能精确地算出期望值,又野心勃勃,为什么也会失去自己的概率权,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过好这一生?


1、聪明人也无法躲过行为经济学家嘲讽的那些“愚蠢”行为;


2、大多数聪明人患有“认知障碍症”,理智上想明白的事情,情感上死活没法接受;


3、先入为主,自作聪明;


4、没有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假如人生是一场概率游戏,假如我们的一连串选择决策决定了最终结局,那么,聪明人貌似该有“先天优势”。而事实并非如此。


概率来自赌博。帕斯卡和费马对赌博奇特结果的兴趣,引发他们提出了一些概率论的原理,从而创立了概率论。



以赌场玩家“不输”概率最高的21点为例,赚钱的秘密是:


1、选一个“友好”的赌场(相当于选对行业);


2、对玩儿法基本功滚瓜烂熟;


3、如电影《决胜21点》般数牌;


4、在优势概率下,加大下注;


5、不管结果如何,始终如一地执行以上策略,情绪不波动。


聪明人能够做好1-4。


但是对于“反人性”的5,是许多聪明人的弱点。


在赌场,你要面对各种干扰,例如:最好的下注时机却没有位置,隔壁赌客的抽烟,大胸美女的晃眼,以及担心害怕。


(下部分)



如何不贱卖选择权?


许多人生选择题,除了abcd,还可能有一个“其它”选项。


对了对付德国人的密码机,图灵决定“以机攻机”,然而领导不批预算,并喝令他服从上级命令。图灵同学灵机一动问:你的上级是谁?随后给丘吉尔写了封信搞掂十万英镑。



我可以按红色,也可以按绿色,意味着我拥有选择权。我可否有另外的变现渠道呢?


第三条路,出卖选择权,将其卖给VC和PE,是利用资本的风险喜好与承受力,分享了100万与5000万之间的价值地带。


有趣的是,财富世界为一穷二白的年轻人留下了一个暗门。他们并不因自己渴望100万而非得错失5000万。他们只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这是当下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核心驱动力之一。亦为资本的美妙之处。


对于“选择权”的决策思想与行动模式,决定了最终的财富食物链。

 

成功学的概率常识


假如你在一个正确的区域,下面一定有金矿(这也是个伪命题,地球下面是有金矿,界定的精确性呢?)然后你重复试错,聪明地试错,这些试错可以积淀和滚雪球般,不断提升你的成功概率。


引用一个鸡汤段子: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如果成功率是1%,意味着失败率是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来计算,那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约等于37%,最后我们的成功率应该是100%减去37%,即63%。一件事倘若反复尝试,它的成功率竟然由1%奇迹般地上升到不可思议的63%。


前面说过了,胜率不占优时,不要反复押注。如果这么做,根据大数定律,会输得精光。


但为什么上面的成功学公式却可以实现反转呢?


原因在于,你在赌场输的是钱。


而在成功学的反转公式里,是假设你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机会成本、金钱成本都忽略了。


你需要不服输,你的体力好很重要,你还愿意投入时间,这些都是你的成本。

有些人不会因为反复挫败而丧失精力。每次重新开始的时候,他都如第一次般充满激情。每一次他都准备好了。


由上,人生的错误要么是算错了数学概率,要么是反复的次数不够多,要么是经不起折腾。


所以,吃苦,可能是最核算的、可以反复押上的筹码,尤其适合年轻的人生赌徒们。


美国斯坦福大学工程教授罗伯特·桑顿说:在创造过程中,天纵其才未必比生产能力重要。发现一个有用的好想法,你先要去尝试许多没用的。这是个纯粹的数字游戏。



有本书专门探讨过该问题:如果创新者本人对他们自身想法做出的评判并不可靠,他们怎样才能提高创作出杰作的概率呢?


答案是:他们想出大量的创意。


西蒙顿发现,平均而言,创意天才在他们所在领域的作品并不比同行的作品质量更好,他们只是有大量的想法罢了。这给他们更多的变化,更高的获得独创性的机会。


“一个人能想出有影响力的成功创意的概率,”西蒙顿指出,“同他想出的创意总数成正比。” 


:我们对他的一小部分经典作品耳熟能详,但却忘记了在20年中,他创作了37部戏剧和154首十四行诗。


如何当一个成功的 CEO?在这里,作者霍洛维茨分享了一条重要的经验:


创业公司的 CEO 不应该计算成功的概率。创建公司时,你必须坚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而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解决办法,无论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还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务始终不变。


他还认为: 当一名成功的 CEO 根本没有秘诀。如果说存在这样一种技巧,那就是看其专心致志的能力和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与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来或者干脆撕掉的时刻,就是你作为一名 CEO 所要经历的不同于常人的东西。


“只要肯干,你一定可以出人头地。要敢于All in。”这些都是当下中国流行的人生观。结合上面的成功概率计算,我们要奋不顾身地为未来下注吗?


仍然是要看你手中的筹码。


在我们的一生中,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大多时候扔骰子的次数都是有限的,并且是消耗资源的。永不放弃,指的是你的斗志,而非押完你钱包里的最后一块钱。




钱少就该去赌一把吗?




由此可以探讨两个经常被误读的话题:


1、钱少的投资者就该买高风险的股票吗?


当你的筹码是“有限的”钱时,钱少的人和钱多的人,只是数字上的区别,下注应该以比例、而非金额来区隔。


有些人觉得自己钱少,慢慢搞来不及,所以要冒险。这和想去赌场提款一样愚蠢(除非你是数学博士)。难道钱少就可以不遵循概率的法则?难道钱少就要去赌场,活生生把自己推入大数定律的绞肉机?


这就是为什么“穷人”常自暴自弃,快速地赌掉了最后的筹码。

2、创业者是在卖“命”。


接着上个话题,“我手上就两千块,即使按照巴菲特的回报率,我这辈子也买不起房啊?”


回答:


1、假如你用钱做筹码,你就要遵循钱的概率原则;


2、你还可以有另外的筹码,以另外的下注方式,卖命。


也就是:卖掉你的命运,以及动脑、吃苦、拼命。


创业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即使你的智慧、精力、时间是零成本,即使你不断试错、不断探索,让你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最后跑出来的也不多。


大公司的创新,很多时候不比创业者成功率更高。所以他们买入那些跑赢了的创业公司。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买创业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好命”,避免自己付出大公司极高的试错成本。




人生选择有限




人生有很多个选择时刻,不能总是被“概率”和“最优”驱使。


就像《怒海争锋》里,杰克船长暂时放弃追杀敌船,选择停靠小岛,满足船医梦寐以求的达尔文式科学考察。



想起一个朋友,夫妻选择将创业和置业延后,将时间留给成长中的孩子。


许多美好事物和美好时刻,都是因为一些“不计算”的选择。


安德烈·高兹说:“我开始思考,什么是应该放弃的次要的东西,放弃了它我才能集中精力追求最重要的。而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对我来说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当然,最好我们手上有足够的、靠阿尔法狗概率计算法赢得的筹码,供自己去挥霍,或是帮助那些没有人生赌场权的人。例如盖茨的慈善基金。


也许选择本身比财富更重要。如果说时光是最宝贵的财富,比时光还有限的人生选择呢?


我想起1995年毕业后独自去广州,遇到一位师长,他见我有些无师自通的灵性,不吝在旁人面前赞“这是天才少年”。(时光总是嫌老爱幼,迄今为止尚未有人称我是天才中年。)


他注册自己公司的时候,头疼选名,于是说:不如就叫“选择”。


于是这公司成为我加入的第一间公司,其名字蕴含着广泛的人生隐喻:


“选择有限”公司。


小编读后感

被放弃的概率权。机器下围棋不理会沉没成本。


最近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提出了一个叫“概率权”的概念,很有意思。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如果你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如果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正确答案是选有50%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如果按下去有50%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那么按照概率,这个按钮的选择权价值就是5000万美元。我把这价值5000万的机会卖给一个有能力去赌的人,比如说用2000万美元跟他成交。那对于买的人来说,用2000万美元买一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概率权,在账面上是非常划算的。而你现在有2000万美元了,是不是比选第一个100万美元强得多?这个方案还有没有更近一步优化的空间呢?把这个选择权切碎了发行彩票,这样就更是稳赚不赔,当然这个普通人就干不了了,而合买就是反向操作降低每个人的风险。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奇怪。开始的时候,我面对的选择,明明一个是确定的,一个是不确定的。可是这不确定的最后怎么就变得确定了呢?而且收益要高得多呢?这个例子里面,藏了这个世界的一个绝大的秘密,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我们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成和败的概率。


穷人思维,就倾向于拿到确定的东西,他不要概率权。而富人思维正好相反,每次选择的时候都愿意根据成功的概率来下注,不管每一次的成败、输赢,他一直都坚持这么下注。珍视概率权,不是让你去赌,而是跳出自己的直觉本能,用概率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如果概率权算得过账来,那就勇敢去下注,比如说用100万美元的价格去试试50%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的概率权。


从直觉上来看,虽然有风险,但是在概率思维看来,这已经是划算得不能再划算的买卖了。机器下围棋,它每下一手的时候,都计算自己在当前局面下的赢棋概率。对它而言,每一个决策点都是独立的,这一步和此前的那些棋没有什么关系,它就从当下这一步出发,计算获胜的概率。机器从来不纠结,不理会沉没成本,绝不感情用事,也不会对未来心存侥幸。它只是聚焦于一件事情:赢棋。它只用一种标准衡量自己:概率。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你以前为一件事花进去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沉没掉的,不应该影响你当下这一步的决策。高频彩最怕的就是受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失去理智!人工智能是更符合经济学主张的,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不要让以前的事情影响当下的决策。曾国藩的一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不让过去的经验影响现在,也不让未来的妄念影响当下,只纯粹地关注当下的目标。这个世界上,任何赚钱的机会都有风险,只不过,每个人有自己的计算,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像大家现在在网上经常看到的那些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大家羡慕他们的财富与生活,要知道,他们投资企业,100个里有10个能收回成本就不错了,他们也是在权衡风险与收益,只要收益足够对冲风险,就会果断投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神,我们只是普通人,所以,我们都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计算,去选择尽可能的大概率的事件,如果只是盯着小概率事件,那么就只能选择最稳妥的方式了,一切都自己的选择。 研究彩票要重新学习了概率论,数理统计,时序序列,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一系列理论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目标还是稳定算法,这个不是师傅带徒弟能带出来的。程序员从实战往理论学;数学相关专业,是要从理论往编程实战学,任何一条路都是非常辛苦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