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新闻 >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2021-04-23 22:05:35


  • 来源:朱迅垚的虚拟现实(ID:nfzhuxunyao228)

一开始,我是这么回答的,因为你听的道理都是今日头条、新世相、罗振宇告诉你的啊,再高档一点说,微信公号大V或者微博大V或者知乎大V告诉你的啊。


听过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其实是个古老问题,在不同的年代完全可以效仿以上回答方式,十年前,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或许可以这么回答,哦,因为你听的道理都是《读者》、《知音》告诉你的啊,是周国平、林清玄、刘墉、卡耐基、于丹以及《狼图腾》、《厚黑学》、《货币战争》告诉你的啊。


图一时口快而已,我知道这种刻薄其实毫无意义,就像你不能因为《平凡的世界》讲了一个扯淡的“屌丝兄弟奋斗逆袭”故事就否定年少时曾经被它激励过、感动过的事实,就像我也不能因为《读者》这煲中国鸡汤鼻祖就忘掉初高中时曾经订阅过近六年并且帮我完成无数作文任务的事实。


内容创业、知识付费,过去五年里,热得快冒烟了,眼见着一批批知识网红出道,又一批批地由红变黑,乃至于如今吃相难看到令人瞠目,成功取代十几年前的那些流量杂志和流量作家成为大众文化的“有毒担当”。那些什么改变潮水方向的,放到历史长河里,听上去就像笑话。红转黑,香转臭,悉数近代史迄今,这个国度里上演过多少次了?


今日头条挖了知乎三百大V,巨头布局知识平台、内容平台,明里暗里争夺。写手跟平台的关系,,撕成一地鸡毛,斯文扫地。过去十年里,恐怕还是只有过气的陈彤让人怀念,而眼下的幸好也还有微信的张小龙和豆瓣的阿北勉强支撑,让知识人的内裤没有完全掉下来。


回到那个问题,为什么听过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我尝试回答一下。


01

大部分人听到的道理、看到的知识都被流量内容平台和知识网红把持,这种平台上提供的知识和道理当然不能让你过好这一生。



知识网红和知识付费平台都在告诉你,互联网改变了一切,现在是知识平权时代,信息获取成本降低,只要你想要的,我都有,而且听了我的,就能改变你的命运。无论他们如何巧舌如簧,相信我,他们两片嘴皮底下其实就只写着两个字,流量。


不错,互联网的确实现了知识平权,任何人都随时可取弱水三千,但改变人生的牛逼思想和高深知识从来都是极高门槛。在庞大而森严的古典知识生产体系里,知识网红、流量作家以及大部分所谓内容平台提供的都是最浅表而缺少思辩力度以及经验证明的东西,很多东西不只是没营养,甚至有毒。指望这样的知识和道理过好一生生?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人类早就创造了获取知识的经典模式,那就是高校、学院和经典作家、思想家、学者的著作。每天睡前一分钟的罗辑思维,你就把互联网商业模式全部搞懂了么?每天半小时的吴晓波频道,你就形成敏锐的经济嗅觉了吗?花几百块以内的付费,你就能得到洞察现实的思维水平以及应对职场和生活的高超能力了么?


2

严格意义上说,就算是高深知识和深刻道理全部掌握,人类也从来没有因此就一定过好了这一生。过去几千年不会,未来也不会。



一个人眼下的生活,是太多要素组成的事件集合,如果你还要拉得更长变成“一生”,那就更是太多因缘际会。我倒不是宣扬知识虚无主义,也不是说,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家庭背景决定一切,而是,抛开所有非个人决定的约束条件,知识或者道理本身对一个人形成的真实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



我认为,以下因素对一个人“过好这一生”的影响更大,那就是“经验、常识、直觉和传统”,传统包括家庭、家族、宗族乃至地区文化和国别文化的长久影响,直觉是一个人的遵从身体的本能反应,而经验和常识按照字面意思就可理解。概而言之,用学院的话说,我是在倡导休谟和洛克意义上的经验主义。


古典中国是一个偏向经验主义的国家,孔子学说很少宏大叙事,一旦沦落到程朱式的理论体系,儒家反倒陷入困境。现代中国,经验主义反倒一直被打倒。这里不展开,但对普通人来说,假如“过好这一生”的标准并不是世俗意义上的量化,而是一个人每天的真实幸福值的叠加,那么,一个更依靠经验、常识、直觉和传统而活的人可能会相比其他人更能“过好这一生”。


原因也不难理解,经验、常识、直觉和传统是几千年下来沉淀在人的基因里的知识,它们成为一个人的行动遵循往往比所谓的新知识,新道理更靠谱,更何况,如今的新知识、新道理有相当多都是被营销、公关和萱萱把控,他们并不在乎你过得好不好,只在乎他们的话术能不能让你点击、转发或者掏钱购买。


信息时代会让人们更容易“过好这一生”吗?很难说。对于那些缺少知识体系,没有思想能力的人来说,有可能,他们这一生更难过了。如果没有那些推送给他们的图片、文字和视频,他们可能还能依靠经验、常识、直觉和传统活得好好的,但假如那些烂知识、烂道理入了心呢?


我做媒体不少年,如今每天看的资料和各类文章平均下来也不下十万字,就算这样,也经常被各种套路。这个庞大的信息时代,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充斥着各种故事、套路、话术和“局”的时代。我经常需要花费很多力气去辨别很多事情,更何况那些大量几乎不从事我这类职业的人?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今,或许尽信知识网红、内容平台,不如没有知识网红和内容平台。


3

从高一点的视角看,造成当下鱼龙混杂的原因是,我们可能形成了一个“自由的知识市场”,却没有一个“自由的思想市场”。



知识和思想是两回事。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是知识,但以此为基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却是思想。东北衰落的现状是知识,,。


经济学家科斯和张维迎都说过,中国当下可能最需要解放的市场是思想市场。自由的思想市场意味着包容,意味着各种观点的针锋相对,意味着对眼下怪现状的批判以及批判后形成的共识。现在是,大家都可以讲知识,但无人提出思想。无论左中右,严肃知识界似乎集体陷入了沉默。官方学者、经院学者、资深媒体人、作家,言论活跃度下降得厉害,几乎已经没有了自由的严肃思想市场。


没有由严肃知识分子参与的自由的思想市场,知识市场的庸俗化和功利化就是必然的,它们缺少批判,缺少制衡,以至于如今各种伪知识网红充大拿,伪内容平台充优质媒体。或许一个人无论听多少道理,学多少知识,这一生都没法彻底过好,但假如思想市场能够解放,大家过不好的概率还是要降低一些。


-END-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精彩

  • 谢克海:iPODA是通往人力资源3.0时代必由之路

  • 龙湖地产吴亚军致房晟陶的信

  • 解密CEO与CHO的合伙之道----HRA第21届年度峰会回顾

  • 陈春花:下一个竞争的议题是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协同效率

  • HRA2017公开课安排表

  • HRA《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认证》开始报名啦!

  • 【特惠】 加入HRA会员即享大惠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