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证券交易动物园
有钱的人可以投机,没钱的人不可以投机,根本没钱的人必须投机。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是投机家族的成员。发现万有引力,名留千古的牛顿也曾试过证券投机,只不过失败了,最后,牛顿甚至禁止别人在他面前提证券交易。伏尔泰曾和女朋友大谈有价证券和货币,长达几个小时之久。他也曾投机谷物和房地产,后来,更以外汇走私客身份走红当时。德国萨克森公国在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曾成立过一家银行,通过发行纸币资助战争。战争结束后,纸币价值下跌了40%,腓特烈大帝却要求把所有掌握在普鲁士手中的纸币,以100%的原价兑换成银币。伏尔泰让人到德雷斯敦收购这种纸币,装在箱子里走私到普鲁士(今天,德国储户都提着箱子去卢森堡或瑞士)通过熟人向德雷斯敦索求银币。
波马谢、卡萨诺瓦、巴尔扎克都曾是狂热的证券玩家。巴尔扎克需要大量金钱来支付自己的生活方式,为此,巴尔扎克写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杂文,总而言之,写一切可以带来金钱的东西。于是,他也成为投机人士,经常到罗特西德男爵家做客,听取投资点子。哲学家斯宾诺沙和经济学家李嘉图除了学术活动外,也都是狂热的投机家。
我当然不会错过本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凯因斯,在他的肖像下面,英国政府写下这段文字:“约翰·梅纳·凯因斯爵士,不用工作而能成功获取财富。”1932年,随着1929年传奇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大萧条达到谷底,这时,凯因斯大量投资美国股票,接踵而来的景气复苏,让他成为非常富有的人。凯因斯是少数在证券交易所中赚到钱的经济学家。
只要人类存在,就有投机和投机家,不仅见诸过去,也见诸未来。如果要我总结投机的历史,那我必须说,赌徒应运而生,不管他赌过、赚过或赔过,赌徒永远不死。
每次证券市场萧条,大家对股票和证交所都感到由衷的厌恶,但我坚信之后都会出现新的时期,过去的一切伤痛会被遗忘,大家又像飞蛾扑火般,再次走进证交所。即使他们不是主动上门,证券交易经济也会从中推波助澜,第一个当然是金钱这个诱饵。
大家是否该跻身名人之列,也做个投机人士?基本上,这取决于两件事,即物质条件和个人性格。关于第一个前提条件,我牢记一条座右铭:
有钱的人,可以投机,
钱少的人,不可以投机,
根本没钱的人,必須投机。
最后一句当然不完全正确。大家总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才能开始投机活动,但数量不一定要很多。在股票投资普及之前,德国流行一种观点,证券交易所只是富人的游乐场。这种看法完全错误。只要谁的看法正确,谁就有可能用很少的钱,创造可观利润。我说的“根本没钱”,是指钱少到连私人住宅都负担不起或无力养老的地步。
根据我的理论,“很有钱”指的是那些已替自己和家庭做好一切准备的人。这里面包括子女教育金、养老金,如果可能,还有私人住宅。谁的家境如此,谁就可以进行投机的智力冒险活动,试着继续增加财富。只不过,他不可以迷上证券交易。证券交易所里没有输不掉的财产。大家应该还记得尼克·李森,短短几天时间,他就彻底毁掉名誉卓著的霸菱证券,或安德烈·雪铁龙,他在蒙地卡罗的赌桌上输掉自己的汽车公司。身为一家之主,如果收人和财产只够买私人住宅和负担子女教育,就不可以投机。只有长期不需动用的资金,才可以拿去投资,而且要投资一流的股票,绝对避免投机。
投机人士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便是要能自由支配资金。不能到了证券交易所,然后对自己说,今后三年要用我的钱来投机,接着买房子,开公司等等。在证券交易所,事情从来不按牌理出牌。如果大家理解这一点,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只是没人知道在什么时候。而且,大家不该相信,可以通过投机获得固定收入。大家可能在证券交易所赢钱,甚至赢得大钱,变成富人,但也可能赔钱,赔许多钱,甚至破产,但不可能在证券交易所规规矩矩賺钱。
具备了物质条件后,还必须有投机家的性格。这点毋庸置疑,敢走进证交所大厅,是得具备冒险精神的。证券交易所里,没有十拿九稳的胜仗。如果真能保证赢钱,就不会有人为了一小时后要赶到工厂上早班,而在清晨五点起床了。
经纪人:只管成交量
当德国新闻电视台报道法兰克福或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情况时,我们可以看到经纪人和交易员大声叫喊、四处奔跑。可惜,越来越多的经纪人和交易员现在都静悄悄坐在电脑前,说不定什么时候,原来证交大厅的独特气氛便会消失了。经纪人坐在办公室里和客户洽谈,建议客人继续委托代办交易,最重要的,是鼓吹他们不断进行新交易。
经纪人和交易员不靠股价指数的差价賺钱,而是按每笔交易向客户收取佣金。如果经纪人在一起聊天,他们首先谈的是成交量,然后才是发展趋势。有人讲过一个故事:一位客户去找经纪人,想听取一些建议。经纪人使出浑身解数,劝他继续买进IBM的股票。经纪人说完后,客户才察觉到自己原本是想卖掉IBM的股票。“原来如此,”经纪人说:“卖掉--这也不坏!”
可能因为我年轻时作过经纪人,所以我并不特别看重经纪人。他们大多是笨蛋,但为让证券交易所运转下去,经纪人的存在是必要的,他们把买主和卖主聚在一起,根据供需确定股价。大家可以如此描述和经纪人的关系,就像美国人对女人的评价一样:“你不能和她们生活在一起,但离开她们,你又活不下去。”
基金经理:几十亿资金的统治者
第二类职业证券人士是基金经理,包括大型投资公司的基金管理人和财物管理人。他们调动几十亿资金,但和证券经纪人一样,他们不是靠自己的资金,而是用客户的资金在工作。经理人及一群手下做准备工作的分析师,挑出看好的股票、债券或原料,以获取报酬。整体来看,他们毫无成就,因为只有极少数的基金经理,能不断超越平均指数,获取更高利润。
金融巨子:大庄家
不是每个用自己资金操作的证券投资人都算投机家。有些资产非常雄厚的金融巨子,以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在进行交易。他们总是全力以赴,投入所发起的交易活动,以确保自己获利,并策划合并和收购其他公司。他一旦拥有某家公司的股份,便积极干预公司的管理体系,或解散看不顺眼的管理阶层。面对各种激烈活动,他的生活变得十分不安。如果他开办企业,就会到证券交易所去筹措必要的资金。甚至他想掌控的那些公司,也是通过证券交易所取得控制权。他的目标总是集中在特定的交易中,他的买或卖都会导致大地震,影响整个证券市场。
套汇者:绝迹的投机人士
套汇指的是时间或空间上的投机行为。时间上的投机,指的是今天买,然后过一阵子用更高的价格卖出,或反过来,今天卖掉,以后再用便宜的价格买回来(即卖空)。另一种是空间上的投机,指的是同时在一个地方买,另一个地方卖。交易过程中,套汇者必须取得超过交易手续费的差价,才会获利。和传统的投机人士相比,套汇者的好处在没有任何风险。因为,只有当两个证券交易所出现差价时,套汇者才会委托经纪人进行交易。他事先就知道利润有多少,因此,套汇者必须专注在蝇头小利上,时时刻刻关注行情。
不过,这类投机人士今天已经绝迹。在现代化的通信时代,东京、伦敦、法兰克福和纽约的所有讯息和资料,皆唾手可及,今时今日,甚至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在自己的卧室里读取讯息。指数差价微乎其微,几秒之内,就可迅速弥平。最多是经纪人可利用0.1%的细微差价,因为除了交易手续费外,他们不用支付佣金。在今天这个时代,独立的投机人士在两个交易地点间,甚至找不到能够补足一半手续费的指数差价。
在我当经纪人的年代,情景截然不同。当时,伦敦和巴黎间,套汇交易频繁。上百种有价证券在两个市场上市,特别是南美的金矿和国际石油公司。当时,套汇成功的关键在迅速接通电话。谁先接通伦敦的经纪人,或是接通巴黎的经纪人,淮就能利用两个交易地点出现的差价,得到贴补。某些套汇者甚至向女接线生行陏,因当时还没有自动拨接。他们送接线生巧克力、糖果或香水。有些人甚至邀她们吃饭,和她们谈恋爱。这样一来,便出现了几桩投机家和女接线生成婚的事。当时流行一首歌,我还记得歌中不断重复的一句歌词:“哈罗,可爱的接线精灵,告诉我,现在美元的行情。”
专门从事这种交易的同行都是真正的套汇者,但把这个名称用在1986年爆发的、以依凡·伯斯基为核心的内线交易成员上,是完全错误的,电影《华尔街》中主角戈登·盖柯便以伯斯基为范本创造出来的。他们虽然取得内线消息,比别人抢先一步,但还只是时间上的投机家,而不是空间上的投机家。
证券玩家:证交所中的賭徒
有种人,即所谓的证券玩家,肯定永不会消失,而且只会越来越多,让我感到遗憾。我之所以如此称呼他们,乃是因为照我的定义,他们不配冠上投机家的称号,虽然一般大众和新闻记者都以此称呼他们,证券玩家连最小的指数波动都企图利用。他在股价101时,买进某种股票,然后在股价升到103时,就卖掉。接着,他再在股价90时,买进另一种股票,然后在91.5时,又再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