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北方,有这么一位巨人,他既是挥舞大棒的野兽,又是不朽文明的创造者。他扩张成性,嗜血好战;他才思泉涌,文质彬彬。没错,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俄罗斯。
莫斯科大公国的遗迹早已化为土灰,凶猛的蒙古基因随着金帐汗国的崛起而融入俄罗斯人的血液;伊凡雷帝还在为失手杀子而悲痛不已,波罗的海沿岸已经乌云密布;改革的曙光由彼得大帝开始,;克里米亚的要塞上弹孔密布,温和的皇帝死于激进的刺杀 ;旷日持久的战争点燃了革命的怒火,红色的旗帜在冬宫上飘扬;铁腕的领袖建造了数不尽的劳改营,昔日刀耕火种,今朝滚滚铁流;口径即正义,钢铁即真理,,东方第一次与西方平起平坐;可惜啊,一代巨人,积重难返,陨落于无声;如今,信仰的危机加剧了彻骨的严寒,这个核弹遍布的国家究竟会走向何方?
工业文明本身可以构成一种文学风格,在文学中,独特的风格常被冠以“朋克”二字,比如说强化了蒸汽力量的“蒸汽朋克”,塑造了后网络时代的“赛博朋克”(“赛博”即cyber的音译,网络的意思),甚至还有“丝绸朋克”(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创造,,,毕竟,神秘的第三帝国总是让人费解,因此相关的文化创作也就层出不穷)。而我今天要讲的,则是“苏联朋克”。不过,这个概念是我自己想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所谓“苏联朋克”,我把它定义到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苏联工业风格,尤其是废土风格。因为这一时期正值“冷战”的高峰,双方的核弹都能毁灭地球几十次。尽管政治家们反复强调“核大战没什么可怕的”,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核冬天”的来临,将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大危机。很多文艺作品都极力渲染了核战争的恐怖,突出反战的主题。而“废土”,则是核弹犁过的满是辐射的大地,破败而荒芜。
不止是苏联有类似的担忧,大洋的另一头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不同文化带来的烙印,使得两种废土风格截然不同。
同样是废土风格,美国人做出来的《辐射》系列游戏,总是希望多于悲伤的。独特的美式幽默让游戏充满了乐趣,而且剧情开放程度很高。也没有弹药等资源的限制。玩家可 以当一名战士,揣着几十万发子弹探索异域文明,也可以当电气工程师或者建筑师……但是《地铁2033》和《地铁:最后的曙光》则完全不同。(游戏由同名小说《地铁2033》和《地铁2034》改编而来)
首先是年代的差异,《辐射》系列的故事发生在2277年,此时已经距游戏中的2077年大战整整200年。残迹犹存,但是人们早就已经从避难所中勇敢地走了出来,重建自己的文明,不同派系之间的战争依旧存在,但是世界已经足够大,合作与妥协的次数并不比战争的次数少。而《地铁》系列则是2033至2035年的时间线,离故事中的2013年世界大战仅仅过去了20年,战争带来的创伤不但没有愈合,反而更加严重。因为,所剩无几的人类仍在为了私立而斗得你死我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地铁》的背景地点,是为了冷战而修建的莫斯科地铁,狭隘逼仄的通道、昏暗的小屋,象征着异化的同样狭隘的人性。这与《辐射》中广阔的战后新天地带来的新气象有着天壤之别。当然,《地铁》中不是没有到地面战斗的场景,但是,这些场景,只不过是黑暗的地下世界的翻版。天空依然阴霾,瓦砾废墟中潜藏着面目狰狞的变异物种。玩家不是带着轻松的心情去旅游,而是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屏息前行。
之前说到《辐射》的资源丰富,《地铁》与之相比就寒酸得多。(弹药一般靠捡漏,出门还要带防毒面具,面具的滤芯少得可怜)但是这也印证了主题。美国人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即使暂时遇到了大的挫折,人类也还是有希望重建家园,再现往日辉煌。而俄国人则对未来表示怀疑,正如《地铁》中主角阿尔焦姆所说“这个世界曾经这么美好,然而我们却亲手毁灭了他”。如果救赎的结局注定仍是毁灭,那俄罗斯的英雄们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像“丹柯的心”一样把自己燃烧。
补 :“你说牺牲吗,我们俄国人比谁都了解这一点”——雷泽诺夫(《使命召唤》硬汉形象之一,前苏联士官)
写到这里,我不禁把多灾多难的俄国与咱们自己的国家联系起来。我们悲情的近现代史,乃至当代史,不都是如此吗?
回到话题,除了大范围的比较外,细节方面的差异更是直击本质。《辐射》的货币,是战前广泛生产的一种饮料金属瓶盖;《地铁》的货币,是战前的军用子弹。对,你没有看错,是子弹,可以,这很有战斗民族的特色。
饮料瓶盖作为货币,这很好理解,这满足了一般等价物的几个特征——本身具有价值(金属当然值钱啦)、数量多(可以把它与现实世界中的可乐联系起来,足够多是真的)、易保值(可以的,毕竟是金属,还能作特殊符号)。但是,子弹是怎么回事?原来,退入地铁中苟延残喘的人类,已经缺乏相应的生产能力来制造高性能的军用制式子弹,所以,人类渐渐地想出了这个办法,用较差的土制子弹来自相残杀,把稀缺的军用制式弹药作为货币。可是,瓶盖一般用不到,所以其总量基本恒定,而子弹,军人在紧急状态下会大量消耗。所以,子弹的总量在不断减少,而流通中的货币量不断减少,则很有可能引起通货紧缩,总之,以子弹作为货币的体系是不稳定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崩溃。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代代俄罗斯人在追寻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总是以悲剧收场,给人们留下一曲曲挽歌。关于为什么会这样,大家可以去参考相关专家的著作,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感谢苏联,、电影、游戏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但感谢归感谢,从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国家有他的认识,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看法。
最后借用《那年那兔那些事》中的一段话结尾吧。“大家都不懂事的时候,也曾兵戎相见。大家都艰难的时候,也曾肝胆相照。后来时过境迁,都成熟了,会来事儿了,表面和和气气,暗地互相算计,谈不上至交,说路人可惜,勉强算是个旧友吧。恰逢一个好日子,大家都高高兴兴。我来你家做客,是一群人里的一个。不如就送给你一首,你曾经教会我的歌吧”(苏联解体后,,背景音乐是《喀秋莎》,然而,一篇推送中只能放一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