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不断的有读者留言,希望能够跟我学一些投资学的知识。我理解的投资并不是精妙的科学,无法准确的计算出成功所需要的时间,所以每个人的成长路径也会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了解金融市场历史是极其重要的。
今天我推荐几本有关金融市场的书籍给大家,好在都有中文译本,希望大家有时间选择一本沉下心来认真阅读。
一、金融投机史
Devil Take the Hindmost: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如果只让我选择一本书来阅读的话,那就是这一本。
内容简介
这本书生动地记述了17世纪至今的股市投机史,既具独创性,又发人深省。作者按时间顺序记述了投机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复活:从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现代日本股市的疯狂和崩溃;从臭名昭着的南海泡沫,到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牛市。
本书以人类的梦想和疯狂行为为主线,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个贯穿时代的故事。期间,你不仅可以看到各色或精明、或愚蠢的投资者,比如亚历山大•蒲柏、本杰明•迪斯雷利、,还可以从现代美国与日本的投机史中获取最新的借鉴。
作者简介
爱德华•钱塞勒(Edward Chancellor),现任GMO投资管理公司全球策略师,身兼历史学家与银行家的双重身份,曾在剑桥和牛津研读历史。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进入拉扎德投资银行工作,之后为《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撰稿。
二、1907年金融大恐慌
The Panic of 1907: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rket’s Perfect Storm
内容简介
本书对1907年危机以及伟大的私人银行家J.P.摩根的危机管理作了透彻的、专家视角的、具有高度可读性的叙述。这本书不仅对于银行理论者和金融史学者会有助益,而且,因为很少有这样的书将恐慌的原因及其演化讲述得这样清晰,所以,商学院的学生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大有助益的。
作者: (美) 布鲁纳(Bruner,R.F.)
三、美国大萧条
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内容简介
一些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奥地利理论“有时”能够解释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但是他们又说另外的一些例子可以被不同的其他理论加以解释。但是,正如我们在上文指出的那样,我们相信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坚持认为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是惟一可以解释商业周期和与之类似的理象的。
作者是奥地利学派的。以人类行为作为唯一的逻辑出发点。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惊奇的:1929~1932年的大萧条是由于危机到来时胡佛政府实行固定工资率,首先损害利润和投资的利益所致。这种做法是彻头彻尾的政府干预,是违背了自由放任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原则所致,正好与通常的常识相反。同时,奥地利学派认为,理论的对错不能以历史来检验,只能以假设的出发点是否正确和逻辑是否一致来证明。
作者简介
默里•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1995),美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自然法理论家,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承约瑟夫•朵夫曼(Joseph Dorfman)。生前主要担任内华达大学经济学S. J. Hall讲座杰出教授。主要著作有:《1819年大恐慌》、《人、经济与国家》、《美国大萧条》、《权力与市场》、《金融体系的秘密》、《自由的道德》、《在自由中孕育》等。
四、长期股票投资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内容简介
本文中文译本(清华版)书名糟糕到了极点,只有那种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编辑,才能搞出这样一个书名:“股史风云话投资—风起云涌时,看我独自清”。主标题俗到了极点,也普通之至,完全不能把英文原名“Stocks for the Long Run”的重点“长期投资”的意思传达出来。此外,副标题“风起云涌时,看我独自清”,更是让人莫名奇妙,既与英文原书副标题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样的字句是卖弄文采的幼稚。
英文原书书名,直接翻译过来是“长期股票投资:金融市场利润和长期投资战略的权威指导”,可以很清晰的表达作者的意图。作为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Jeremy J. Siegel长期以来研究债券和股票的收益研究,本书是他在全球市场近200年股票收益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长期来看,股票投资(尤其是分散化的投资组合)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其它金融投资。
作者简介
杰里米J.西格尔(Jeremy Siegel),一直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研究证券投资的权威、美联储和华尔街优秀投资机构的顾问。同时,他也为《Kiplinger's》杂志写作专栏,并在《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金融时报》及其他国内外新闻媒体上发表多篇文章。他的第一本著作《股市长线法宝》出版于1994年,具有重大影响力,被列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大投资著作之一,此后历经2次改版升级,并于2007年根据最新数据更新到第4版。十年磨一剑,他的第二本著作《投资者的未、来》出版于2005年,引起国内外的热切关注和研究。
五、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More Money Than God: Hedge Funds and the Making of a New Elite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作者简介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保罗•沃尔克时期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他的着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
六、大卖空:预见史上最大金融浩劫之投资英雄传
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
内容简介
在多头市场大赚一笔无甚稀奇。最甜美的胜利,在于众人皆输你独赢。
2004年,距离史上最大金融风暴降临前不过数年,华尔街还弥漫着乐观氛围——房价直涨、CEO分红屡创天价、衍生性金融商品纵横市场,多数人都预言股市将再创新高。此时,只有少数人察觉了荣景下的衰败之气,正着手操作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卖空……
当美国股市崩盘于2008年秋季成为众所皆知的消息时,其实早已是旧闻了。真正的崩盘,静默的崩盘,早在一年前,在诡异的供给市场里发生了。那是个隐于无形、连美国证监会都不敢或不想跨入的领域——债券与不动产衍生性金融市场。金融鬼才发明了令人费解的债券,从无法偿债的美国中下阶级剥削获利;其中有着“美国房价必将不断上扬”的诡异假设,以可疑贷款创造出的复杂债券组合更让风险与日遽增。了解内情或知道可能后果的聪明之士眼见这种情况,亦只能暗自心惊。毕竟当时华尔街众人正忙着创造和购买五花八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此时挺身而出,需要极大的勇气。
但总有人不一样。这时出现了几个另类的投资怪咖,他们无甚名气、份量,但在察觉次贷危险性之后,不约而同地以各自的专业手段,大胆与整个华尔街、甚至是全球金融体系对做。
作者简介
麦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曾任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员,出道作《老千骗局》便让他跻身国际畅销作家之列。另有已改编为电影的《攻其不备》及《魔球》等多本畅销着作,。
七、金融狂热简史
A Short History of Financial Euphoria
如果只有空阅读一本金融灾难或金融投机史的书,它将是最佳选择。
内容简介
在短短百页的篇幅里,高伯瑞简单俐落地回顾三百多年来重大的金融投机事件,包括荷兰的郁金香热、法国的骆约翰和皇家银行大骗局、英国的南海泡沫、1920年代的大崩盘、1987年华尔街的股灾。剖析每一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尤其是背后共通的社会心理机制。在翻阅事件章节,心领神会高伯瑞一贯的警世隽语和人文幽默之余,将发现本书简明的叙述背后,蕴含了重要的历史分析和智慧。
虽然这只是一本了解金融发展史的小书,但对于有心深入了解金融危机的人来说,却是一本绝佳的入门读物。金融太重要了,尤其在经历二次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我们更需要这种深入浅出、直捣问题本质的好书。金融最大的杀伤力往往在于其晦涩难解、令人生畏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然而,这本深刻的历史小品再度提醒读者,我们可以摆脱艰涩的技术细节,充分了解国际金融体系或金融市场的运作,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夺回对于金融历史的诠释权。
作者简介
约翰.高伯瑞(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4年于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杜鲁门、甘乃迪等总统的经济顾问,以及美国驻印度大使。1972年荣任美国经济学会理事长,登上经济学界的顶峰。身为自由派的公共知识分子,他认为经济学家的使命在于对权力与真实议题保持高度警觉,扮演异议的角色,从制度面筹措对策,矫正人世间的不公不义。一生着书30余册,包括《1929年大崩盘》、《揭开皇后的面纱》、《亲爱的总统先生》、《经济治国》、《不确定的年代》等。
八、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
生活总是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把这个真理表述成数学模型则是最近的事情了。
内容简介
这本书考察了人类探索风险的艰难历程。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股市投资、金融保险、星际探险等一切行为成功的要素,也使人类奸赌的天性得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生活提高和科技发展的能量。历史上一直存在两种意见:一派人坚持认为最好的决策应以过去的模式和数据为基础,另一派人则认为决策应基于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大程度的主观判断。
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以及文艺复兴时代一直讲述到现在,精妙地将复杂的投资理念诠释成风格清新的故事,描述了哲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商人、业余学者等是如何努力让未来服务于现在的。风险与其说是一种命运,不如说是一种选择,它取决于我们选择的自由程度。全书尽管涉及不少概率问题,却仍能写得生动有趣,极为人性化,足见作者之功力。
作者简介
彼得L•伯恩斯坦(Peter L. Bernstein),是《投资组合管理期刊》的创办者,更是一位将枯燥理论转化为有趣故事的高手。他是的一系列着作将现实中的投资界和学术理论协同起来。代表作:《与天为敌》、《投资新革命》、《华尔街经济学人》、《黄金之史》等。
九、大牛市(1982-2004):涨升与崩盘
Bull: A History of Boom and Bust, 1982-2004
我曾经读过的最好的投资书之一
内容简介
从“滞胀的泥沼”跋涉而出的美国经济喘息甫定,不知不觉之中20世纪最后一场大牛市却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王牌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野心勃勃的企业巨子、初露锋芒的投资圣手、华尔街的金融巨鳄和资本市场的守夜人悉数登场,各显神通,企图把握和左右扑朔迷离的市场走向,成千上万的普通投资者也被卷入巨大的“创富”漩涡,泡沫飞速膨胀,危机时现时藏……
作者以其生动的笔触将这一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呈现在读者面前。很多人试图用周期理论来预测长期趋势。有些历史学家强调驱动周期的心理因素;另一些人则专注于经济原因。而那些老于世故的人则认识到,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但是,没有一个体系可以转变为预测未来的水晶球。任何试图在过去格局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的方案,都只是一块覆盖在杂乱现实之上的栅格网。历史是模糊的,每一次金融狂热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当时独特蠢行的产物。
作者简介
玛吉•马哈尔(Maggie Mathar),一个新闻工作者,探讨了阴谋和著名的1982年至1999年牛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