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愿变老,在脸蛋和身材上做足了功夫,想尽办法拖延青春,一些年近半百的大婶,动辄还要装出少女心。相比之下,男人比较实在,可以老,可以胖,但就是不可以不行。
李敖先生走了,铺天盖地的纪念文章,好像这位老牌作家跟我们很熟一样。
算了吧,李敖唯一来到内地,还是13年前,只待了12天。那时候,70岁的李敖,面对热烈欢迎的氛围,心如明镜,一点激烈的言辞也没有,在几所大学的演讲,均以佛法为题: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
修佛,这哪像以骂人著称于世的李敖大师的风格啊。内地学子,其实盼着他亮亮嗓子,骂骂人。可惜的是,李敖是以学者身份来的,搞学术,谈文化,讲礼貌树新风,有什么意思?
李敖有三面:学者李敖,没劲,我们有太多专家学者,学问比他大多了;斗士李敖,有劲,却不切实际,朗朗乾坤,跟谁斗?只剩下一个风流李敖,关于他和女人的爱恨缠绵,被反复咀嚼。
大头还是小儿科的时候,城市里有很多书摊,那时候,卖书还是赚钱的。地摊的畅销书里,总不乏李敖的大名。书分两类,一是他自己的书,快意恩仇录,胡适研究,人研究......光看题目,就不让人感兴趣。
大头感兴趣的,是第二类:他与前妻胡茵梦的斗争,他经历过的20个女人......类似的书名,对情窦未开的大头充满着吸引力,但是细细读来,才发现书里面都是八卦消息拼凑,毫无实质内容。
大头很失望,直到发现另一位大才子李渔的作品,才真正过了一把瘾。
风流李敖,却没有把自己的风流细节生动地写出来,这真是让人遗憾。也因为这个缘故,大头就心存偏见,从不买李敖的书。
根据多年来的畅销书榜单,像大头这样存有偏见的人,是普遍的。即便李敖非常多产,著作3000万字,却很少能走进年轻人的书架。我们这里畅销的,是《货币战争》、《鬼吹灯》、《匆匆那年》、《小时代》......这些书,故事曲折,情感细腻,满足着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如果还不够,想读些风流点的,没关系,我们有冯唐。
作为妇科专家,冯唐善于描写男女之间的不可说,有些赤裸,又不粗俗。
冯唐的流行,已经成为一个现象,连续几年高居畅销作家榜,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热播:《万物生长》、《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为什么会流行?这要从他流行的源头说起。
冯唐虽是医学博士,但并没有去当医生,而是转到财经圈,成了麦肯锡的合伙人。供职于这些企业,看似光鲜亮丽,收入颇丰,但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一般人真熬不住。冯唐回忆过他在投行的日子,上厕所都要挂着耳机,蹲在马桶上开电话会议。
压抑之中,冯唐写起了小说,那些充满诱惑的性描写,从压抑已久的脑子里跳跃而出,跃然纸上。冯唐的书,也最早在财经圈里盛行,供职于财经领域的白领们,拿到冯唐的书,如获至宝。
嘀嘀打车的总裁柳青,当年在高盛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也是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读起了冯唐的小说,一见如故。冯唐的一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就是柳青,为此她还刻意托人找到冯唐,与仰慕的大才子交上了朋友。
想不到吧?衣着光鲜的投行人士,竟然倾心于颇多不堪的小说。
哪里最受压抑,哪里就最渴望释放,压抑之中,性是最好的安慰剂,这个道理,亘古不变。大头的启蒙老师李渔,活在什么年代呢?八旗铁骑踏平江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人才子乖乖躲在家里写小曲。
冯唐的流行,从投行圈扩展到财经界,再扩散到大庭广众,成了年轻人的热门读物。
但靠几本小说显然是不够的,广大群众还是很渴望,尤其是今年,伴随着初春从北方刮来的风,广大群众的渴望像野草一样疯长。想说又不可说,你奈人生何,只好扭过头来,跟性去瞎扯。
于是,就有了可以载入传播学史册的6136事件,有说法是三亚某活动营销,有说法是一些年轻人的恶作剧;但谁也没料到,一条朋友圈,短短几个字,就可以一夜之间传遍朋友圈。
传得太疯了,谁想想都怕,那正是2月底,一件大事刚刚公布。不能让如此烂俗的消息,影响了大事的推进。于是,一声令下,这件事立刻烟消云散,莫名其妙而去,正如它莫名其妙地来。
脚气,正如野草,虽然可以暂时拔掉,遇到潮暖环境,又会重生。
接下来的3月份,春光明媚,一派祥和,广大群众高兴的合不上嘴,开心的不知道如何开心。于是,幺蛾子又蹦了出来。
两位摩登女郎,一个红一个蓝,靠着一个白眼,瞬间传遍了朋友圈。广大群众的热情被引爆,尽情宣泄着流量。
唉,群众的觉悟,真是值得商榷,放着那么多光明正大的事情不去赞扬,非要去钻这种不入流的阴沟。于是,一声令下,消防栓被打开,冷水如注地浇出来。
可是这边扑下去,那边又起来,一条东航马德里六人行的消息又传疯了,有图有视频。这真是让人头疼,东航赶紧出来辟谣,相关传播被切断。
此时此刻,都盼着能有个救场的人,把广大群众引导到正确的地方。宣泄可以,请放到人畜无害的地方;宣泄完了,就安静听讲。
终于,霍金成了那个救场的人,一位科学家去世的消息传来,各大媒体奋勇报道,朋友圈被迅速占领,热闹了好几天。
然后,李嘉诚退休了,不错,一辈子的精明,最后还是拿准了时机。
最后,李敖又来了。
有时候,群众想不通为什么胳膊肘总往外拐,现在明白了吧。关键时刻,一个英国人,一个买下半个英国的人,一个海峡对岸的人,将广大群众重重提起的情绪,轻轻地放下。
霍金到底研究出了什么理论?重要吗,我们只需要把这个人人皆知的名字,填补内心的空白就行了。
李嘉诚本就精明,做事滴水不漏,一点话柄都没有。
但李敖不同,虽然名声够大,但他曾经是位斗士,说了很多言辞激烈的话,还有人把他比喻成海峡对岸的鲁迅,这就有点麻烦。
两害相较取其轻。李敖是多面的,就让我们纪念这位学者,这位高产的作家,这位电视台的红人,这位风流一生的老顽童。这样的纪念,如同春风和煦,只会温暖人,不会让人感冒打喷嚏。
李敖在最后一封信中,表达了想跟所有敌人和解的愿望,相逢一笑泯恩仇。嘿嘿,李敖大师,其实早就不行了。13年前,他以佛法为题做演讲,一脸平和,只是那时我们并没有领会。
眼下,佛系正在流行,一脸稚嫩的小年轻,也以云淡风轻、看破红尘为傲。不行的李敖,看到年轻人领会了他十几年前的深意,可以平静离开,含笑九泉了。
剩下的我们,脑子里回旋着疑问:男人的终点,到底是行,还是不行?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大头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上瘾60年,戒不掉的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