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精华】关于在北大清华里的碾压,被碾压,以及应对
□你能考98分是因为你的水平对应98,他只比你多两分是因为满分只有100分。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当所有人都在做着各种想做的事时,我却一直活在唯分数论的世界里”
□“进入了一个环境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个环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个学渣,尤其是一个没有任何闪光点的学渣,内心有多么难过了吗”
□“他们原来唯一比其他同学强的地方就是学习成绩好,上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唯一的优点没有了,所以会心情低落”
清华北大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但是,学生中差异也非常大。你能上这儿来,是因为你的能力勉强超出Top 2的录取要求;他能上这儿来,只是因为这是内地实力最强的两所大学。
本帖搜集了三个精华问题的答案:
1、在北大清华或者其他顶尖 985 院校,到底存在不存在智商被碾压这回事?
2、在清华北大以及其他顶尖 985 学校里,那些智商「被碾压」的孩子们又是如何应对碾压的?
3、如何评价清华特等奖学金得主韩衍隽?
1、在北大清华或者其他顶尖 985 院校,到底存在不存在智商被碾压这回事?
#1
碾压是真的存在,而且是全方位碾压,不留你任何偷生的余地。
被碾压的过程一般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你看,我考上清华了,智商应该不错,考试成绩怎么也能进入系里前十吧。”结果……你懂的,不管多么努力,在考试上被大神们虐的体无完肤。
阶段二:“大学嘛,当然不能以考试分数论成败,应该全方位发展,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学期做一些社工吧。”结果……在社团和协会,社交王和交际花在情商上对你进行惨无人道的碾压,像自己这样人生前18年只会读书的人,毫无还手之力。而且,关键是,这些社交王和交际花的学习考试成绩也比你好。
阶段三:“嗯……我觉得我要另辟蹊径,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和别人走一样的路。“于是联系了实验室,做项目搞科研去了。结果,在同一个实验室,发现了同一个系的学霸兼学生会部长也在,而且关键是他比你早半年就来这个实验室了,项目都做好了,正在动笔写paper,为了准备出国的申请……
现在想想,当年像我这样靠勤奋考上的,真不该来这读的。。。。。。
#2
许久没上,看了一下评论,和其他人的回答,觉得有些想说明
有人说这种人毕竟少数,要我不要瞎激动啥的,什么先把周围搞定了再说。也有人回答说我们说他们碾压是看不到他们努力,而归因到了智商上。
我想先说说北大化学院的情况,化院每年招150个学生,这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当年冬令营保送生(也就是都是各省化学前几名的水平)还有三四十个集训队,就是历年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国家队预备队,然后每年还有四个左右的国际金牌。由于清华化学系实力很弱,不像清华的数学和物理稍微还能跟北大抗衡一下,因此基本所有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的牛人都集中到了北大化院。而剩下不是保送生的这批学生,绝大多数也是高中学过化学竞赛,或者是自主招生,至少拿过省一等奖或是全国二等奖左右的实力。因此,想见到我文中所说的这些牛人,简直是分分钟一抓一大把。所以那些说这种人毕竟是少数的人,要我搞定周围的朋友们,首先谢谢你们,可惜我周围就是这批人,要搞定也得搞定他们。
我想说我自认为自己不算是一个loser,现在在化院还混得算个中上水准,但是真真切切地能感受到牛人们的天赋。我以前一直认为,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靠刻苦和努力可以解决的,但现在我和我身边的人都渐渐意识到了,努力和刻苦,可以决定你的下限,但天赋和智商,才能决定你的上限。我从来不会忽视努力的作用,相反我特别重视这点,但是,随着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发现智商和天赋这东西,至少在这个领域,真正无法代替。
关于智商,我觉得,承认有可以碾压你的天才存在根本没有什么难的啊,这种人确确实实会存在,何必因为他的存在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傻瓜,而硬要用他们高分低能,或者他们暗中努力这种东西来否定呢?
比如以我自己来说吧,本人从小就一直挺认为自己记忆力很好的,事实上,当年我备考GRE的时候,一共只花了四天时间,那四天我每天能背下3000个单词,四天背了一万二,然后上考场,拿下162+170。然后在我室友面前,我感觉我的记忆力就是个渣。这家伙,看什么东西都感觉只需要一遍,而且就算时隔很久,他都能回忆得起来,这点让我极为挫败。我每到期末,都特别喜欢和他一起复习,因为我有困惑或者忘了的地方,不需要翻书,直接问他,就跟百度一样方便。
而且这货是真不学霸!!真不!!我作为他室友,绝对没看到过他在课外时间学习。他的日常是这样的,每次都乖乖去上课,坐在很后面,拿出书和一只笔,在一个手机,一边玩手机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作业每次都做,但只要做完作业,从不去上自习(真的,我发现所有学神都很宅),然后一天到晚呆在寝室里,玩dota或者别的游戏,有段时间他还给自己买了个小桌子,然后再也不下床了。只有到了期末,我会拉他出去自习,然后这哥们复习状态也很搞笑,从来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看一遍,结束,考前到点睡觉,考完出成绩,全部90+.....
记得最深的是大一高数考试,考前拉他复习结果他忘带书了,然后他懒得回去拿,拿出一张纸和笔,凭空复习.....结果那次考试我们老师图省事,直接从数学院调来张试卷,考得我们哀鸿遍野,必须要开根号乘十才能不挂那么多人,我高考数学满分的水平,不调分只能考七十多,结果这哥们满分.....真是被气哭了....
但是就他这智商水平,在我们年级成绩排名前五都进不去。。。。。
所以我想说,智商高的人真的存在,为什么一定要拿努力就去否定这个事实呢?是想不承认自己智商不够高么?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相反,我高中三年一直是班里第一名,没考过第二名,我一度很自负地认为自己足够聪明,然后到了北大化院我知道,我必须要承认,在智商这点上,比我厉害的人多了去了。这没什么好狡辩或者害羞的。况且很多高智商的大牛们,他们确实也都很努力,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谁也不能否定。
然而唯一让我感慨差距的是,这些高智商的学神们,往往来自一个家境很好的家庭,他们的父母一般文化素养都很高,同时也都来自那些省重点中学,有无数已经很卓越的学长们给以指导和提醒,他们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为着自己要什么不断地奋斗着,还能避免自己走弯路,这点非常非常可怕。当我刚入校参加新生典礼的时候,就看到我旁边地同学人手一本GRE红宝书在背的时候,我才知道,不单单是智商可能很难弥补得了,他们所能得到地资源,信息渠道,和各种学长学姐能够给他们提供地便利,更是可怕。
至于有人说诺贝尔奖什么的,我只能说,至少我在美国做科研的时间内和接触的朋友圈来看,我认为绝大部分美国的本科生知识水平完全被北大清华虐爆,MIT什么的也不例外,有时候我都要感慨他们高中都干嘛去了。而事实上,绝大部分现在美国的实验室的主要科研工作都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他们不能招更多的中国人,一方面是有留学生限额,二方面有种族原因,我敢说,要是放开了公平竞争,很多老美博士都会被淘汰。至于诺贝尔奖,现在大部分诺贝尔奖颁发的都还是给几十年前的工作呢,那时候我们中国在干嘛?而且,至少我认为,在科研这块领域,现在的中国是不落后世界整体水平多少的(当然美国除外),至少比其他很多领域,像新闻媒体什么的牛逼多了。
所以我认为,智商高人一等的人是存在地,而且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在越高等的学府,越是搞科研学术的专业,这种人越多。但是我并不认为,智商高的人必然会比别人出色,因为努力也很重要。只不过嘛,当发现身边的人,大部分都兼具了这两点品质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被碾压得很难受.....
#3
我反正是从来都相信智商碾压这回事儿。只不过智商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不同的体现方式。
小学初中从来都是年级前几名,结果中考的时候一下子没考好,自费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
整个高中都是用来追赶的,每次考试我都会在书桌前的墙上写下自己每次的年级排名,从入学时的300名开外(300名是公费分数线)到100名,再到60名,40名,30,前十,前五,最终稳定在十几名,有些大神就是永远都比你考得好,比你认真仔细少出差错。后来学了生物奥赛,靠奥赛加的20分进了清华,还是没能考过班里的那些大神,不过还好并不妨碍自己去最想去的学校。由于有大量的练习和重复,高中时候的“智商”可能更多是对于细节的专注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上了清华以后曾经非常恐惧,辅导员和班主任会说你们要好好学习,清华每年都有10%的退学率。一想自己并不是名正言顺进的清华,只能比别人更拼命的学习。第一年在班里当了班长,又进了学生会的体育组,每天晚上从9点开始学习一直到半夜2点,一上课就开始不受控制的睡觉,以至于后来养成了坐着也能睡着的习惯,课后基本需要重新自学,很多时候需要借本作业来从答案理解题目的含义。但到了第一个期末,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了年级第一名,当时我自己都吓坏了。
之后的成绩也有波折,不过基本都维持在前几名。三年总成绩下来综合和专业都是第一。算下来1-14周只是完成作业,只有15-16周会放下一切进行突击,考试的时候是知识掌握的顶点,之后迅速忘记。期间还做了学生会主席,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会,发了两篇论文,挑战杯一等奖,田径队队长,拿了几乎清华所有最好的奖学金。一直到后来去评特奖,输给了当时很火的姐妹花和其他几位科研大牛,我觉得也还好了,毕竟我是加分上来的不是。对于我而言,由于本科生活存在太多活动,那个时候经常熬夜,很拼命,后来总会一早起来就流鼻血,在这里“智商”更多是短期学习能力的体现,是协调时间、抗压能力的体现。
后来出国去了美国念书,基本也能做到大部分A+和A,但在沟通和表达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本来英语就不好,出去了以后适应了半年左右才能比较开心的生活,但是一到presentation或者team project还是会比较紧张。身边把自己锁在中国人圈子里的学生很多,也可以很舒服的生活,甚至在学校里一句英文不说也可以顺利毕业。但为了不白来美国一趟,约了两个口语partner,每周meet2个小时一直坚持了两年,终于可以还算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与人沟通了。后来做了学校的中国人的学生会主席,办的春晚也上了央视,走到哪里也都还有一些认识的朋友。“智商”作为一个异乡人似乎更是一种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主动接受新事物并形成新观点的能力。
受在美国教育和环境的影响,目前回国内进入一家风投机构从事投资业务,虽然才来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已经明显感受到自己和身边的其他投资经理的差距有多大,有太多的基础知识要重新学习,太多的经验差距需要弥补。所以对于现在阶段的我来说,“智商”更多是由经验组成的,一个人在圈子里浸淫的越久,相应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哲学就会越多,每个人的悟性和运气有不同,但是经验的积累一定是具有碾压效应的。
虽然才活了不久,但我明显的感觉到,每个人在“智商”的不同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专长,我的快速学习能力比较强,所以在本科阶段比较顺利,但高中和研究生阶段就相对比较一般。而到了社会上,我猜测“智商”更多地会体现在洞察周围环境的能力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上,which is “情商”。
当然,我觉得所有的智商碾压都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体会、总结以及一如既往的努力缩小差距甚至弥补的。高中之前我从来不相信努力的作用,但是当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做练习题,做完几十本厚厚的练习册之后成绩就是不断在提高。大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想到自己可以考到前几名,但是通宵达旦的学习,甚至一度为了防止自己睡的太沉曾经谁在过桌子上的努力还是让自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在美国的时候我曾经以为自己可能就要和几个哥们一直混下去直到毕业了,结果通过几百个小时的练习和交流,虽然口音还有隐约的东北味英语但已经可以和人正常交流了。
智商基础值高低可能与基因以及早期教育相关,但你的智商最高值肯定和你的努力、积累和体悟分不开。
#4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以自己亲身经历来说说吧
我就是在很多答案中提到的清华基科中过来的,大一的时候,我几乎所有的数理科目都是满分,GPA也是年级前几。从小地方高考过来的我,当时觉得全中国最顶尖的地方也不过如此,我是智商最高的一撮人。
后来到了大二,我发现除了上课、完成作业、考试以外,别的地方我就越来越落伍了。有同学开始读paper了,有同学能和教授探讨前沿问题了,有同学已经圈定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了,有同学自己办起了内部学术杂志,有同学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帮着做研究了。而我,还只是默默地刷着题,考着高分,打着dota。
终于我明白,我不是智商高,只是我会刷题,会应付考试,还在用高考的方法进行着大学的学习。而且,并不是别人不能这样,只是别人做了很多更有意义的事,而且分数也不比你低多少。
再后来,我理解了,很多人都是带着理想来基科的,真正的科学理想(绝对不开玩笑)!而我,只是觉得基科比较牛,懵懵懂懂的就来了。他们在我还埋头奋战高考或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人生理想,并且能稳步实施者,在大四的时候,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了不错的学术成果,现在他们遍布全美最一流的大学,我毫不吃惊他们中会出现很优秀的科学家。
而我,随大流,也考了G,考了托,而且一如既往,分数不错(我是应试刷题狗),但是后来仔细想了想,做学术真不是我所爱,然后阴差阳错当了程序员。
当然,我说这么多不是说做学术有多么高尚。我们那一届中创业的、搞金融的、从政的都有,现在很多都小有成就的,无一例外不是早早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并且有目的的去做。你观察他们的学习成绩,发现他们并没有在学习上花费很多精力,但毫无例外成绩都是中上。
我想说的是,有的时候人和人之间不仅仅是智商上的碾压,而是理想、见识、执行力上全面的碾压。别人开始规划人身为目标奋斗的时候,你还在因为大学中的考试成绩好觉得自己智商高。
#5
曾经是个很难相处的人,当时意识不到,或者说意识到了也无所谓,反正你们也没我牛。在高中虐了别人很久,然后90年代末从大西南的某县城顶着状元名号杀奔京城,才明白什么叫天道好还。
大清的碾压分两种,一种智商碾压,也就是说你正常人搞一个月,他搞一天还比你强的那种;一种是努力程度的碾压,你再怎样,每天也做不到有16-18个小时在学习吧,但人家能。
所以一路下来就是各种体无完肤,比如你怎么都觉得自己读三遍就能背一篇课文,高中毕业时候能背所有英语课本很厉害的吧,结果人家都是看一遍就背,而且能背牛津辞典的。又比如传说的吉米多维奇,大清里面遍地都是啃完此系列的,不管是不是数学专业。
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当初那个16岁的男孩,心里反差必然是大,大到每天闷闷不乐,想来想去找不到自己的优点,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所长的废物,加上别的一些事,终于顶不住走人了。
后来这段经历让自己明白,世上有一群人,他就是龙凤,你就是鳄鱼、老鹰,你想硬跟他们竞争,太难,还是回头到自己的小山头,跟别人鳄鱼和老鹰争食比较现实。从此之后尾巴基本都是夹起来的,对人也和善了很多,算是见过世面了。
所以很多时候见到一些觉得世界上不存在碾压的人,大T大P不过如此之类的,只能说,世面见少了,你的林子太小,里面没老虎。
#6
我2001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转眼已经快毕业十年了。回想起来,碾压感是真实存在的,但说是因为智商则缺乏根据。
入学时,同学间的背景差异极大。有人来自山村里牛羊成群校舍简陋之处,有人来自大城市一流中学(甚至中学历史比我校更久),有人是竞赛金牌保送。背景差异直接造成学识上的差距。在我们计算机系,有的同学入学之前甚至没有见过电脑,有人已经经历过多年的信息学竞赛培训而成为编程高手。
我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大一新生学C语言程序设计,开课那天老师就请上几位同年级同学,告诉大家他们是竞赛保送入学,这门课不仅不用学就是满分,而且负责出考题考其他同学。更加夸张的是,这几位同学出题时尽管据说已经降低难度,对其他大部分毫无基础的同学来说题目仍然过难,大家的成绩一片狼藉。这是我最早关于碾压感的记忆。
之后的许多课程,有过竞赛基础(我系当年高手入云,除信息学外尚有其他各科竞赛的金牌、省一得主)提前修过大学课程的同学们自然都可轻松应对,而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同学无不苦心竭力仍不得要领。这样的局面,说是因为智商造成,我不相信。
除去背景差异之外,每个人的努力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在我的印象里,学业成绩是和努力程度正相关的。我没有见过付出超常努力而成绩不佳的同学,也没有见过毫不努力就能轻松领先的同学。反之,我倒是见到一些同学虽然有灵气闪现,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沉迷游戏)而缺课太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虽然这已经是接近十年前的记忆了,但我相信今天的情况不会有本质不同。排名靠前的几个帖子所描绘的一些轶事,在我看来也无一能说明智商是关键要素。以我校同学的平均资质而言,我相信每个人只要有足够的教育资源积累,再加足够的时间投入,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只不过命运难测,二者皆不可强求罢了。
2、在清华北大以及其他顶尖 985 学校里,那些智商「被碾压」的孩子们又是如何应对碾压的?
#1
首先明确一下,我主要回答“智商被碾压”的我的心路历程。至于“身高被碾压”、“家境被碾压”、“学问被碾压”等同系列其他问题,各位有兴趣知道的话我可以慢慢写。
另外,我现在的心态也不算调整的很好,权当笑料吧。
事实上,我知道自己智商低要比上清华早得多。和所有初中生一样,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度自负为天才。成绩在全省最好的中学之一名列前茅,参加信息学竞赛初中组拿了高分,感觉自己非上清华北大不可。当然这种狂妄完全是小孩子的中二病,事实上除了初中入学,我连一次全校前十都没有考过。但是在高中,自己眼界开阔之后,才明白自己的自负有多么可笑。
初中和我一起学信息学竞赛,现在在清华姚班玩量子计算机虐人的K神。高中时同时学物理、计算机两门竞赛,计算机、数学、物理三科竞赛拿了5次省一、1枚全国铜牌、1枚全国银牌。高二暑假参加清华夏令营,在全国一票省队100多人中拿了前十,直接签约。
初中和我一起学信息学竞赛,现在在北大计科虐人的G神。人虽然猥琐,钢琴弹得巨好。每年艺术节合唱,三个年级的班排着队请他当伴奏。切数学题如切草。高二暑假参加北大夏令营,数学笔试几乎满分(分数是我两倍),然后签了北大。
为什么我要说这两个人?因为当时搞竞赛的时候,我们三个人总是一起上课、一起训练、一起出去他们虐人我被虐,算得上是朝夕共处,所以智商上的差距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明明付出的努力差不了太多,最后的长进天差地别。另外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们三个出去集训一个月,每天打一两局(真的只有一两局)红警取乐。他俩基本上都是从来不玩游戏的新手,开始时我凭借多年游戏经验1v2虐杀毫无压力。一个月后我单挑挑不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如之奈何。
遂知天资聪慧的人,做什么都比常人高一截。
高二那个暑假绝对是敲打我狂妄灵魂最重要的一段日子。想想看,一起学竞赛的三个人,另外两个一个清华、一个北大,只有我全国赛果断跪掉铜牌滚粗,灰溜溜地回到学校开始补文化课。如果各位还是不能理解,就想象一下自己平常最近的朋友,明明开始时还在一个起跑线上,却不知不觉就把你甩下了,而你发现自己还根本跟不上,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对于搞竞赛期间听闻和认识的clj、gyz、zpl、ayq、dyf、lxy、nzk、hwr等一系列大神智商碾压的故事这里就略去不提了,反正oier/acmer应该都被碾过,而且当时毕竟不是一个学校的,被碾的痛感没有这么强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全力学习(误)和天人交战的混合物。一方面,中二期已过,明白自己真的只是一个学习更好的普通人;另一方面,保送考试、自招、高考的压力当前,又要强迫自己使劲学习,不忘初心。当时有机会基本可以直接签到SJTU,犹豫了很久还哭闹(对的是真的在家里哭闹)了一场,最后还是放弃了,一心只报THU。所幸运气还好,考试题目也对胃口,而且厚着脸皮说自己智商也不那么低,最终也滚到了清华。
当然现在在清华智商肯定只能算average了,在我时不时出个特奖的大KEG实验室智商应该属于垫底水平。从中二病少年变成神经病后生,总结出的经验也不过以下三点:
智商被碾压了就是被碾压了,要坦然承认自己智商比别人差。自己的努力又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智商被碾,还有其他方面可以碾回去。智商高低不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成功与否也不是人生是否有意义的决定性因素;
就算智商垫底了,我还可以混到清华文凭呀~(其实这个是在乱抖了。我的本意是想说,要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嗯至少努力看到……)
只要不中二,生活就会很快乐。
#2
清华学渣路过。
进校开始,就会有大批师兄师姐以敦敦教导之语气,劝慰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们:
要设定好自己将来的目标呀,比如推研,比如考研,比如出国。
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呀。
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呀。
清华一条虫,出了西门就是一条龙呀。
言下之意:你们这群小县城出来的天之骄子,县市状元,很快就会被人碾压到渣都不剩。与其想着争强好胜,不如先想想自己将来要谋个什么出路的好!
大家自然是不信的。奇了个怪了,劳资全县第一名,凭什么要委屈自己?就算是头顶青天,我也要给他捅个窟窿出来!
最后都会被少数学霸碾压过来,再碾压过去,全部都碾压成尘香如故了。这时候我们开始琢磨学长们的话了。于是大家开始各种自谋出路了,有做社工的,有打游戏的,有培养兴趣爱好的,有提前下实验室的。当然也有少数学渣咬牙奋斗成为学霸的。
#3
"没事去别的学校看看"这种说法是明显不可行的,因为会发现,曾经高中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在别的学校里混的风生水起。自己在母校里还是个路人甲。
真是蛮让人感慨的。
习惯就好了。早点明白自己的普通未尝不是好事。
#4
比智商差距更可怕的是【格局】的差距。
某A或许可以把事情做得漂亮,让每一个人都称赞,是大家心中的优等生楷模,但另一位B同学的视野可能已经跳到另一个层次了。
当你发现一个优秀的同学在专注于一些你见都没见过甚至想都没想过的事时,请把最高的赞美和最大的鼓励奉上。
【这个时代最好的例子是比尔盖茨,说扎克伯格也行。比尔盖茨震惊了全世界,卖系统卖软件的公司“竟然”还能成为业界老大。可能当你觉得软件这玩意儿竟然还能单独卖时,比尔盖茨已经辍学成为科技界的先驱了。】
至少在我眼里,我一定会因为曾有过如此战友而感到自豪,我也一定会努力向他们学习,提升自己的格局,让短短一生更加璀璨。
怎么应对?
尽情享受吧。
并肩战斗的快乐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这就叫【学生时代】了。
#5
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很好的应对方法,无非是默默承受罢了。因为年轻人心理稚嫩,且竞争压力过大,颇有一些可笑的行为举止。比如成绩优异的同学为避免被其他优异者“碾压”,自我保护至过激程度,甚至面对成绩较差的同学也不停诉苦说些诸如“我这次又考砸了”之类明显暴露情商的话。这种一个群体内普遍“逆炫智”的行为我离校之后从未在别的地方见到。
事实上还有一些同学的确难以承受这种高压竞争,我系当年开学时接近190人,毕业时至少十几人因为种种原因提前离开。就我自己当时的感觉来说,初入大学的几年确实有巨大心理挑战,第一次离开父母进入集体住宿,面对各路高手碾压时的无助,在加上学业压力,这些都只能自己化解,应该承认是有相当难度的。
好在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学生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清华虽然学业繁忙,也有众多文娱活动。不少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每年一度学生节,很多人会花费时间排练节目,即便知道这件事会减少学习时间,也难以阻挡大家的热情。另外还会有人组织电子游戏大赛,足球篮球比赛等竞技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显然和学业上的“碾压”是完全无关的,只要能有一技之长,不论是擅长写剧本表演还是体育项目,甚至沉迷游戏的同学也能在游戏大赛时一展风采,这些都对心理健康有正面作用。
时隔多年再回想,当年的大学生活虽然深受高压之苦,但仔细回想,并未有人在任何时刻可以全面占据压倒性优势。当年所谓的碾压,无非是一些细小的角度上的暂时领先罢了。以我的经验来看,并没有什么因素可以保证你在任何方向一定取得成功。毕业快十年,即便以通常认为的衡量学业或是智商的公认标准-做学术科研这项来看,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同学里,也不乏当年被碾压的人。而曾经那些大家艳羡的碾压神技,不论是竞赛金牌还是学分绩,都不能用来预测今日的成绩。
而且,当我自己专注在兴趣之上,在长期投入之后发现在某些细小的方面可以暂时超越他人时,对这所谓碾压就更加感觉是虚无的东西,无非是因为足够多的投入而换来的一点成长而已。
因此,若你今日正在承受被碾之苦,应当眼光放长远。一则只要坚持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努力付出,积累足够自然会取得成绩。另一方面,我相信合作远远优于竞争。和优秀的同学并肩作战,彼此所得将远远超过互相“碾压”。所以即便是暂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具备了你所没有的优势,也无需气馁或是愤愤不平,不妨大度处之,结识朋友才是一生的财富。
3、如何评价清华特等奖学金得主韩衍隽?
#1
讲一下切身体会。
陆放翁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碾压”这个感觉,我是有丰富体会的。从高中物理竞赛,数学竞赛,高考,一直都是被 ***学长碾压过来的。当然了,有人觉得既然不是同一届怎么碾压?大神虽已乘龙直上,余威仍震于殊俗。余威就让人受不了,恩,是的,余威,而已。大学先在王神被“碾压”(自称而已)的数理基科班被碾压,后来又到牛人云集(诸如韩神这样)的电子系接受碾压(现在想想对于我这么机智的人,还真是不机智啊!What a paradox.)。
挫骨扬灰,灰飞烟灭。
所以,牛人见得多了,”躬行“了,碾压的感觉体会就深了。现在仔细一看,好长好长好长一条碾压链,真的很长,所以我用了三个”好长“(这链有传递性,没有对称性和可交换性,不是可交换群!悲哀,只是一个单项链表)。
比日地距离,还长。
碾压感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很多时候(比如我看到上面两个链接的答案的时候),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山流水,琴瑟和鸣。伯牙遇子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对于很多问题(例如在清华北大以及其他顶尖 985 学校里,那些智商「被碾压」的孩子们又是如何应对碾压的?)探讨如何应对碾压。我个人觉得碾压的感觉:妙哉,妙极了!被人碾压,所以能进步得才更快,学到更多东西。这是多好的机会呢?从这一方面来说,被碾压大有裨益。
不妨享受。
其实巨牛很多(个人认为不光是在清华)。看了数年的特奖,大神排成行,不对不对,不是排成行,都组成团了,组,成,团,了。诸如马姐,焦大师,吴家俊,etc。不一而足。如果要点名分配任务,应该是这样的:”特奖团三营四连二排XXX,出列。i,这里有个Matlab代码,你去把它灭了;j,这个C程序交给你了;k,这个给你用Python写。“点名完了,我说老师我呢?答:”那谁谁谁谁,你名字四个字有三个我不会读,莫不是错别字吧。你被分配到炊事班了,晚上记得好好添火,丁香园开麻辣香锅-_-。“
诸位若是感兴趣的可以到历年特奖名单里面作一个random selection,大家可以作独立随机实验,生成随机数,保证等概率抽样,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深深,深深,深深地满足碾压感。真的很深,所以我说了三个”深深“。
窃以为,大部分人只看到特奖傲人的成绩或者令人惊悚的科研成果。其实这些方面都厉害的人还有不少,个人认为特奖厉害在Multidimensional development,学习,科研,社工,体育,……几乎一个不落下。
很多人觉得大神为什么这么厉害,吃了仙丹么?始皇帝使人遍访多年没找到仙丹,汉武帝让术士日夜炼丹亦是毫无所获。诸位要是找到了,记得私信我,不包邮也可以,我一定给好评。
个人的天赋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真的很重要,所以我用了三个”非常“)。
话虽如此,自身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最近在看冰心的《繁星·春水》,昨天看到一首初中学过的诗,觉得形容这个还挺好,遂放上来: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些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于国家于社会不谈。对于我们个人,非要给一个答案的话,
大概在于激励我们前行吧。
#2
当我还在读书时,曾经对这样的学霸嗤之以鼻:「切,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这是一种幼稚而又酸葡萄的心理。类似最近被打脸打的很凶的「我不是做不到,我只是不高兴去做」一样。
现在心态当然完全不同,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地球上这些牛逼人物对于人类进步、科技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没有他们,就没有因特网、玉兔月球车、iPhone、星际争霸、支付宝、漫威电影等等或大或小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生活的神器。
有时候想想,如果世界上全是我这种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闲散人,人类早晚会退化回猿人时代,臣服于一个叫凯撒的猩猩吧。
所以很佩服这样的牛人,并且希望这样的牛人再多一些。在学校给他们最高奖学金,工作后给他足球巨星级别的薪水。他们代替我们这些废物做完了人类该做的作业。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安心的渡过颓废而快乐的一生,辛苦了。
#3
确实,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从统计上看,高考状元最后都没什么大成就”,“成绩好有什么大不了的,刷题刷高分有什么意义”。但到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得高分不是因为刷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远高于那些需要刷题靠经验解决问题的人。
更可怕的一点是,他们认真。
再可怕一点,他们喜欢挑战。
再再可怕一点,他们默默无闻。
有些时候某个大牛张牙舞爪的把你碾压一番之后,你抓住某个槽点,起身拍拍土,心想不过如此嘛。
有些时候你看到了神的简历节选,就已经被碾压过去了,碾的平平整整的,躺在地上,好好思考思考人生。这就是综奖、特奖答辩对于凡人的意义。
有些时候我也再想,要不要休学一年把大学从头读一遍,认认真真的。只是恐怕我永远也成为不了这样的人,只能把stay humble,stay foolish;keep looking,dont settle挂在嘴边。
#4
匿了,作为韩衍隽的高中兼大学同学,我认为他的强大来自于“超群的智商”和“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T大众神我见识过不少,但他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而他的聪明最主要体现在数学上。高中时韩衍隽数学物理竞赛拿过国奖,而化学和生物从结果上看就逊色不少。(我们高中班上培训竞赛的时候并不分科,高二会有一整年的时间同步上数理化生四门竞赛的课程,这四门竞赛大家也都会参加,自己会有所侧重)搞过竞赛的人都知道,数学物理竞赛比较偏重数理和模型,而化学生物对记诵的要求会高一些。这可以说明他的强项所在,而从他成绩单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
韩同学成绩单上那些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课程,我可以确定地说,其中大部分课他没有“认真”上过,这里的认真指的不是态度,而是花费的精力。当我作为T大大一普通的一员刷完6本吉米多维奇,好容易微积分拿了个接近满分的成绩时,他要做的只是让教授他的老师意识到,这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自己之上,然后在卷子上会有为他单独出的题,接着他在考试中再一次“挫败”老师,最后老师心甘情愿地给他个满分。
我自己的体会是,在大学里数学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除了数学课,物理、金融、经济、工程中,但凡让大家觉得有些难度的课,一般而言,都是和数学有着紧密关联的,很多工程上的解法,其本质就是数学的东西。而对于韩衍隽而言,这些课都是他可以轻易刷分的课。
韩衍隽在最近一年发了不少文章,其中有通信的文章,也有统计的文章,主要还是跟数学关系比较大(他给我展示过一篇他在斯坦福交流时,与他合作的大神的一篇文章,里面有400多个数学公式,由此可见一斑)。
韩同学智商高的另一个体现是他对于学过的东西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你大可以向他请教不会做的难题,即使这门课他是在两年之前学的。
高智商在韩衍隽的身上转化成了极高的学习效率,而他对自己严格的要求,又让他得以将从学习和理解上节约下的时间,用于提升他自己的实力,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去补充他不太擅长的知识,这保证了他的全面碾压。
而这并不意味着韩同学不会玩,他知道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在该玩的时候玩,在该努力的时候努力——智商高的他也会刷夜,因为事情没有做完;刷夜累了他同样会翘课,因为这课在那个早上对他而言不如补充睡眠重要。(他的精力也并没有那样充沛,但他能有效利用时间,例如他在读paper时能极其专注,保证了读paper的质量)
我总体的感受是韩同学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认识,并能严格地执行自己的规划。而他从高中开始就是这样一个人,天赋+能够充分利用好天赋的能力,使他与我这种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被拉大,我的努力无法阻止越来越大的差距,只能使自己保持在还可以同他聊上几个学术段子的水准上。
总结一下,韩衍隽智商高+情商高(韩衍隽做事严谨得可怕,让他看到我这些凌乱的文字肯定会觉得没有逻辑的。)
北大清华法硕学霸们的朋友圈是怎么样的?
查看更多北大清华法硕朋友圈
长按或扫一扫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