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年前刚刚开始二级市场投资不久时所读过的一本书,虽然在资产管理行业从业时间渐长,见过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但依然觉得这是一本好书,就像武侠小说里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的基本功夫一样,学了更容易走向正道,而断不会走火入魔。
彼得林奇之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便如乔丹之于篮球一样,把这件事情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将寻找好的投资标的变成了一门艺术。
林奇是1977年-1990年富达公司旗下麦哲伦基金的经理人,这13年间,他使麦哲伦基金的管理资产从2000万美金增至140亿美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同期无人能出其右。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二级市场的资产管理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资金最密集的行业-相较于理论与基金经理数量而言。它没有一统天下的理论书籍供人学习,成功基金经理的人数又少之又少,获得与历百战而不败的基金经理交流的机会就更加难得与珍贵。读此书恰如林奇促膝长谈循循善诱,规避深奥的理论教条,使其真知灼见被读者神会心领。
这本书的核心是提倡投资者处处用心,在工作场所或日常消费时发现优秀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开展对其生产公司的深入研究。
该书将股票分为6大类型逐一分析,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避开六种危险的公司。也简单阐述了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持有的合理股票数量,买入、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
他教给读者如何从公开渠道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为读者详细解读了投资时常用到的财务、估值指标的实际意义;他提出的独家成长股初选指标-PE与ROE的比值,我至今在波段性投资白马股时都还作为首要筛选指标使用着。
我想如果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在新买的苹果电脑开始采用英特尔处理器而变得更好用的时候,在高端宴请时官员富豪们叫着喊着只喝贵州茅台的时候,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大家热衷买豆浆机的时候,在自家长辈常服阿胶膏的时候,在自家厨房永远都摆着海天酱油的时候,在并不阔绰的朋友像模像样得开着长城哈弗SUV的时候,当老凤祥越来越多得开在二三四线城市大街小巷的时候,当自己工作中所研究的公司在使用着美国垄断的高频光纤激光器的时候,我也许就不会去关注苹果公司、贵州茅台、九阳股份、东阿阿胶、海天味业、长城汽车、老凤祥B、IPG等优秀公司。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教人如何用心去发现投资机会的书,也传授了部分初级却实用的分析技巧,对于有志于在股票二级市场进行一部分资产配置的人而言非常值得一读。
最后用一句我在参观蒙牛乳业时看到的话作为结尾:这个世界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投资界一本传奇经典,对于每一个刚刚接触资本市场的新人来说,通读本书是十分必要的。在这里,小编结合本书内容与具体实践做一些点评:
1、彼得林奇是美国共同基金(即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旗下麦哲伦基金操作周期长,资金体量大,可以建立一个庞大的投资组合(基金持股种类超过400余只),并且具有较强的投资研究能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没办法对投资组合中每一个股票进行深入分析,只能集中调研其中一部分公司,剩余股票则按照“增持表现较好股票,卖出表现较差股票,持有表现一般股票”这种动态策略,不断调整基金投资组合。这种投资策略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对持仓的每一个公司没有深入了解情况下,大胆买入持有。缺点在于,需要不断地调整投资组合,卖出表现较差股票,买入表现较好股票,因而基金管理难度加大;
2、本书中提到“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从生活中可以处处发现大牛股”,这一原则小编是认同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在资本市场处于不成熟阶段时,比较有效。当资本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并且信息高度透明对称时,这种策略会失效。举例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专业投资机构通过调研发现“雪佛兰汽车销售大厅常常人满为患”,从而判断“通用汽车畅销是一个大趋势”,从而“买进大量通用汽车看涨期权”,这种投资逻辑在当初是十分正确的。而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符合美国资本市场在20世纪70~80年代的表现,投资者可以通过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来发现大牛股。然而,这种“细节红利”将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而消失。现今的美国资本市场,信息已经高度透明并且对称,投资者通过观察生活所得到的信息,早已经被市场预期所消化掉,在这种情况下,观察生活所得信息,只能作为“潜在大牛股”,而不能作为“进行投资的直接依据”。
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本文作者99级杜蕴哲进行沟通交流:
二中校友会金融专栏是二中校友进行金融投资、行业交流、知识科普以及交友的新天地,旨在建立一个跨年级跨地区的专业讨论平台。
在这里,既有金融常识科普贴,也有宏观与行业深度分析;在这里,既有严肃认真的商业投资,也有轻松愉快的互动交友;在这里,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实自己,也能进行系统性学习。
二中校友会金融专栏,每周三为大家带来一篇高质量原创文章,期待更多行业内外校友积极踊跃投稿!
投稿方式:联系专栏主编05级白鹤鸣(美元对冲基金),二维码如下: